中国法院博物馆志愿者招募顺利开展
时间:2016-05-13 来源:作者: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法院博物馆法治宣传和教育功能,由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团委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研究生会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会协办,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
中国法院博物馆于2016年1月6日正式开馆,是最高人民法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将其建成具有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使之成为传播法治文明、宣传司法审判的法治文化基地,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为向观众提供导览咨询服务;提供日常票务预定工作;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辅助馆方开展活动;资料收集整理;文字编辑与设计。志愿者工作要求为:1.保证每月不少于8小时(一个工作日),每月的最后一周登记下个月的在馆服务时间,预定的服务时间一般不作变更。2.志愿者需为法学院在校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3.志愿者在馆工作需根据馆方要求,穿着志愿者统一服装或佩戴工作证件,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不佩戴首饰,不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4.志愿者工作需使用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5.部分志愿者需具备专业英语能力,能使用英语为外宾进行讲解服务。6.志愿服务期限:为期一年,每月工作不少于一个工作日。
同时,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还可以享受如下福利:1.考评优秀将获得“中国法院博物馆优秀志愿者证书”,其他志愿者将获得“中国法院博物馆志愿者纪念证书”。2.来馆工作志愿者享受交通补助(每人每天20元)和免费工作午餐。3.志愿者本人可免预约参观博物馆展览,优先参加馆内活动。4.优先参加最高人民法院重大典型案件的庭审观摩活动。
2016年4月21日,法学院研究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招募通知,通知一经发出,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参与,招募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同学们纷纷加入法院博物馆志愿者行列,为传播法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会供稿
中国法院博物馆于2016年1月6日正式开馆,是最高人民法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将其建成具有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使之成为传播法治文明、宣传司法审判的法治文化基地,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为向观众提供导览咨询服务;提供日常票务预定工作;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辅助馆方开展活动;资料收集整理;文字编辑与设计。志愿者工作要求为:1.保证每月不少于8小时(一个工作日),每月的最后一周登记下个月的在馆服务时间,预定的服务时间一般不作变更。2.志愿者需为法学院在校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3.志愿者在馆工作需根据馆方要求,穿着志愿者统一服装或佩戴工作证件,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不佩戴首饰,不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4.志愿者工作需使用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5.部分志愿者需具备专业英语能力,能使用英语为外宾进行讲解服务。6.志愿服务期限:为期一年,每月工作不少于一个工作日。
同时,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还可以享受如下福利:1.考评优秀将获得“中国法院博物馆优秀志愿者证书”,其他志愿者将获得“中国法院博物馆志愿者纪念证书”。2.来馆工作志愿者享受交通补助(每人每天20元)和免费工作午餐。3.志愿者本人可免预约参观博物馆展览,优先参加馆内活动。4.优先参加最高人民法院重大典型案件的庭审观摩活动。
2016年4月21日,法学院研究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招募通知,通知一经发出,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参与,招募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同学们纷纷加入法院博物馆志愿者行列,为传播法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