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 ”学术交流讲座圆满举行
时间:2016-05-13 来源:作者:
2016年4月27日晚,“中法评·会客厅”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讲座在凯原楼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法律出版社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协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景辉担任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爱国、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季卫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舒国滢、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桑本谦、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马剑银、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聂鑫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场学术交流讲座主要围绕徐爱国老师的《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文展开。本次学术交流讲座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中七位法理学老师分别发言,阐述个人观点。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老师针对《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文讲述了目前中国法理学面临的问题、学科特点,表明了自己的基本立场。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季卫东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老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老师、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老师,分别针对徐爱国老师《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文及徐爱国老师的基本立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七位老师的精彩发言不时引来全场掌声。第二部分,七位法理学老师自由交替发言。徐爱国老师针对其他六位法理学老师的立场作出了综合性回应,继而各位老师针对相互之间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自由表达和反驳。第三部分,现场观众自由提问,在该环节中观众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提问,七位老师耐心解答观众提问,所有提问观众均获得最新期《中国法律评论》杂志一本。
本场学术讲座嘉宾阵容强大,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观众前来观看,七位法理学老师通过其精彩的论证和语言表达反思了中国法理学当前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导致中国法理学之“死”的“病因”,以及努力探寻中国法理学的发展方向。本场学术讲座引发了同学们关于法理学学科的思考,提升了同学们对于法理学的认识。同时,本次活动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与知名出版社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的良好探索,与法律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整合学术资源,提升学术活动品质。
研究生会供稿
本场学术交流讲座主要围绕徐爱国老师的《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文展开。本次学术交流讲座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中七位法理学老师分别发言,阐述个人观点。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老师针对《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文讲述了目前中国法理学面临的问题、学科特点,表明了自己的基本立场。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季卫东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老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老师、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老师,分别针对徐爱国老师《中国法理学的“死亡”》一文及徐爱国老师的基本立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七位老师的精彩发言不时引来全场掌声。第二部分,七位法理学老师自由交替发言。徐爱国老师针对其他六位法理学老师的立场作出了综合性回应,继而各位老师针对相互之间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自由表达和反驳。第三部分,现场观众自由提问,在该环节中观众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提问,七位老师耐心解答观众提问,所有提问观众均获得最新期《中国法律评论》杂志一本。
本场学术讲座嘉宾阵容强大,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观众前来观看,七位法理学老师通过其精彩的论证和语言表达反思了中国法理学当前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导致中国法理学之“死”的“病因”,以及努力探寻中国法理学的发展方向。本场学术讲座引发了同学们关于法理学学科的思考,提升了同学们对于法理学的认识。同时,本次活动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与知名出版社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的良好探索,与法律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整合学术资源,提升学术活动品质。
研究生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