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问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参访活动圆满结束

  2017年3月28日,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组织30名同学参加了海问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参访活动。参访同学涵盖了法学院本科、法学硕士、法本法硕、非法本法硕、博士及交换生群体。本次参访活动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职业发展部带队,活动的流程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参访同学与海问合伙人、律师的交流座谈环节;接着,由海问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带领同学参观办公室;最后是合影留念。
  在交流座谈环节,海问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吕雪梅律师、资深顾问肖毅律师、以及黄琪律师分别向在座学生就律师职业生涯心得、海问所的用人制度及工作环境等话题进行分享。三位律师均为从北大法学院走出来的优秀法律人才。其中,吕雪梅律师于北大法学院本科毕业后,赴美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攻读JD学位,曾在著名国际律所工作多年;肖毅律师在北大法学院先后取得了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法)学位,毕业后即于国内一知名律所执业,2011年加入海问;黄琪律师则是在2015年取得法律硕士(金融法方向)学位后,以海问作为自己律师职业生涯起点。
  就非诉律师的日常工作状态与职业发展前景的话题,肖毅律师与黄琪律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进行了分享。两位律师指出,非诉律师的日常工作确实是繁重而紧张的,但就法律人的职业选择而言,以律师为志业,无论是职业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的体验都较不错。通过做律师,可以得到较高的职业思维训练,所用即所学;工作的核心还是解决法律问题、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与意见。工作的时间要求也很紧,对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各方面能力要求都很高。且实践中也有不少律师在积累两三年经验后,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或平衡生活/事业的目标,投身于新的行业或职业中。总体而言,律师职业对于法律人的职业发展会提供更多可能性,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
  对于海问所的工作环境、氛围及律师个人的成长,肖毅律师与黄琪律师都十分有感触。肖毅律师直言,来海问五年,与海问已经建立起了深厚感情,认为海问相比于其他律所,特点在于:合伙人普遍比较温和,且在纯粹的工作关系之外,海问人往往都能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友情。黄琪律师也指出,自己较为享受海问的人合性、家庭性氛围,使她从职业早期开始就能够实现对每天的工作充满热爱、不断进步的愿景。
  吕雪梅律师则主要就英语之于非诉律师的重要性、女律师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取得平衡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吕律师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时候只要意识到自己有所欠缺、开始补足,都不晚,最忌自我设限。而且,就律师职业经验而言,英语都是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从法学院毕业到工作,都是在不断提升技能的过程。吕律师还向同学们分享了她挑选美剧作为“充电方式”的技巧:关键在于时间短、看着开心、放得下,像《生活大爆炸》便是她的钟爱。
  三位律师都认为,在职业开启的hard模式下,律师往往能够锻炼出过人的品质,这时来自生活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许就已有能力去解决了。工作和生活均需实践者砥砺前行。
       图片
      吕律师,黄律师解答参访同学问题
  经过一次干货满满,涉及律师职业诸多方面的海问交流座谈,同学们也表示对非诉律师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后,参访同学在海问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办公室的办公场所,切身感受到了非诉律师繁忙且充实的日常工作状态。同时,海问律师事务所整体大方、明快的装帧风格,精致、高效的空间布局,都让参访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台左侧墙上,摆放着海问律师事务所历年取得的法律行业大奖,象征着海问的专业与实力,令有志以律师为业的同学心生向往。
  参访活动的最后,由工作人员为参访同学拍摄合照留念。至此,参访活动圆满结束。多年来,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本着服务北大法学院学生的宗旨,积极对外与业界顶级律师事务所、社会企业团体等单位、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法律职业的信息及发展前景,在就业中实现服务国家与社会、创造人生价值的有机统一。本次海问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参访活动,正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为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的具体行动之一。
       图片
        参访同学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