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彼岸,只为海——访北大法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王子风(北大法律人心路历程手册)

个人简介:王子风,北京大学法学院2007级本科生。现就职于高伟绅律师事务所。

被采访人:王子风
采访人:肖政兴
采访方式:邮件采访


采访实录

Q1:请问您在大学生活中经历的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一件事分别是什么?
A:最快乐的事情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办活动的日子,和队友一起打模拟法庭和辩论赛的日子,以及出国读Summer School的日子。
最痛苦的是期末复习和司法考试。
模拟法庭可以使人获得法律实务的经验。北大的教学相对偏理论一些,老师经常会介绍一些很前沿的理论,讨论的空间很大,主观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但是实务中的操作往往更保守一些,更刻板一些,更按部就班一些。这一点在我之后的实习以及与一些律师聊天中体会的更为深刻。一言以蔽之,我的感受是:理论希望通过一套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解决一切问题;而在实务中,强调解决问题的结果,至于每次解决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并不关注,因为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或许这也是对霍姆斯大法官的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的另一种解读吧。
此外,在辩论队的几年里,我从我的队友以及师兄师姐甚至师弟师妹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一直非常感谢他们。法学院辩论队是一支让人很容易产生归属感的队伍,当“锋起云涌,法院称雄”的口号响彻阳光大厅,我相信当时每一个法律人都是无比自豪的。05级辩论队的师兄曾经说过:“不为彼岸,只为海”,应该去享受辩论的过程,享受与队友的相处,享受作为一名法律人应有的荣耀。《兄弟连》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什么英雄,但是我战斗在一个英雄的连队。”我一直很感激大一的时候有幸加入法学院辩论队,并且与那么多优秀的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比赛。
在牛津暑期学校的一个月学习交流中,我非常欣赏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非常容易让我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为透彻。因为一场好的讨论离不开课下的准备,因此学生在讨论课前基本已经对需要讨论的话题或者知识点有了自己观点和理解,而讨论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有利于他们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学到的知识比单纯老师课堂上的灌输要灵活一些。我从我的外国朋友身上经常能感受到他们受到过非常良好的逻辑、表达、演讲能力的训练,我想这与他们的课堂教育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Q2:您有怎样的学习感悟?
A:1.假期的时候预习下一年的学科会对自己学习很有帮助;
2.法学是综合性和体系性很强的学科,每门学科的学习都要注意理解和联系;
3.学好英语。
在这里分享两句我自己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
一句是关于大学里做事的态度:“最大的悲剧不是你失败了,而是你差一点就成功。”因此,努力方可无悔。
一句是关于大学里选择的态度:“我允许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有片刻的迷茫,但是我决不允许自己在前进的方向上有片刻的迷失。”因此,坚定方向,且思且行。

Q3:您在大学参加的社团中投入最多的是哪一个?
A:ALSA是我大学阶段投入最多的社团。
我非常喜欢和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因此参加ALSA的初衷便是能与亚洲其他国家法学院的同学互相学习,而ALSA每年的论坛和年会确实非常好的帮助亚洲的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了解。
在ALSA的两年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大家一起为ALSA的中国年会做准备的那段时光。为了使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代表能够在北大安全、快乐地度过整个会议期间,整个筹备组的同学在团委老师的协助和鼓励下,顶着前一年泰国会议极为出色的筹备压力,前前后后忙碌了半年,最终成功举办ALSA中国年会,获得了ALSA International Board的一致好评。虽然会议期间大家经常熬夜,非常疲惫,并且很多人甚至累病了,但最终庆功腐败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也很有成就感。我记得曾经有一次面试的时候,一名合伙人问我为什么在简历里要写ALSA的经历,我回答说:“因为这是我大学最值得回忆的事情,我将一直为自己曾经与一群有着同样梦想的朋友一起为着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过而心存感动与荣耀。”

Q4:请问您面临毕业时是怎样选择接下来的道路的?
A:我坚信法律是实践的学科。我一直希望当一名律师,而我又一直坚信一名好的律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实践的训练,因此我很早就决定要先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不足,然后再选择去读书,进一步深造。
我一直认为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出国、读研、工作。我想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也认识很多从一开始就决心要出国或者保研的朋友,我认为每条路都有自己的特点,每条路也有自己的艰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做出选择,并且坚持走下去。因此,我从来不认为三条路孰优孰劣,但是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并且早做准备。
对于这一点,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悟:
1. 要分清楚手段和目的。我发现我的很多朋友把保研或者出国都当作自己的目的,当然,短期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从一个更长远的规划来看,无论出国还是保研,都只是我们的手段,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就因人而异了。如果把手段当成了目的,那么很容易迷失方向,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去做什么。
2. 年轻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位我非常敬仰的师兄曾经跟我说的。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无论找实习受挫,申请被拒还是保研无望,暂时的失败,也许会让我们落后,但决不至于让我们被淘汰出局,只要自己努力并且坚持,一定有成功的机会。想明白这一点,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心态就会平和一些,而一个平和的心态,往往对最后能否取得满意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 真正决定你的不是你的起点,而是你的终点。因此,无论大家毕业后的起点如何,都不是真正重要的。我想只要一个人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上进,最终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并且,说到何为成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同。因此多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过分功利,不要盲目和他人攀比,成为别人的影子。
最后想说明的是,我自己当初是坚定要来律所,所以从实习到平时的学习都比较有针对性,但是等自己工作了其实才意识到真的不必要如此功利的准备。我当初并非抱着功利的心,而是觉得选择有限,但其实大四之后才意识到选择有很多。虽然我不太认为大一的新生会真的认为我现在的建议是有价值的,但是我真诚地建议各位不必如此之早的进行职业规划。先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考虑自己的兴趣,通过兴趣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这样与从大一开始就着手规划自己的职业相比会更有收获也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