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嫱:荷兰鹿特丹大学伊拉姆斯法学院(2010年秋季学期)

  
  “You must be the two Chinese girls from Peking University!”这是我们来到Erasmus法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听到的第一句话。这,意味着一段旅程开始了。一个学期的交换时间,在面对困难时,她显得那么漫长;在欢声笑语中,她却又是那么稍纵即逝。

  提笔记下这段旅程中的片段,希望能对以后去这所学校交换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关于签证:

  “伊拉姆斯2010年秋季交换项目”是北大法学院与伊拉姆斯大学法学院长期交换项目的第一期,这意味着我和另一个交换生将经历一段没有师兄师姐为我们领路的旅程。去荷兰交换,对方学校会为我们办理返签,即学校在荷兰移民局为我们办理好签证,我们只需在使馆这边领签。本以为很轻松的事,但我却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伊拉姆斯在列举交换生条件时未提出外语资格考试,因此我没有提前考托福或雅思。但后来得知,去荷兰交换或留学的中国学生均需办理一个NESO认证,而这个认证必须要求有托福或雅思成绩,我在七月份得知此消息后匆忙报考了雅思,但这时时间已经比较紧,影响了NESO和签证的办理,以致后边的手续都是压着Deadline完成的。

  因此,希望以后过去交换的同学一方面一定要提前考托福或雅思(即便对方学校未提出该条件,因为该外语成绩是移民局所需);另一方面要尽早申请NESO认证,因为每年七月、八月是赴荷留学生办理该认证的高峰期,相关程序进展会比较慢。如果未拿到NESO认证,将会严重影响签证的办理,这与其他国家的签证程序可能有所不同,需特别注意。

   二、关于学习:

  学习方面,伊拉姆斯法学院为交换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法学院的选课没有任何限制,但由于该校本科生课程大多以荷兰语教学,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了硕士课程。硕士课程均以英语教学,同学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和交换生。

  荷兰是大陆法系国家,在这里,可以领略古老大陆法的风采,也可以思辨中国法与大陆法的差别。由于我来荷兰之前没有任何荷兰语基础,所以我选的课程均为英语授课课程。其中一门课程是“欧盟商法”,荷兰自古以来便是海上贸易强国,听荷兰教授讲《海牙规则》和《鹿特丹规则》,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这门课程的教授很看重理论与实务的衔接,因此,课程学习中,老师会组织同学去公司做workshop,讨论现实案例;也会在课堂组织seminar,让各国学生各抒己见。另一门让我受益匪浅的课是Helen Gabby教授的“法律英语”。Helen在欧洲的法律英语教学方面享誉颇深,正如她优雅的体态礼仪,她同样说一口标准优雅的British English,听她的课如同享受视觉和思想的盛餐。她的课程虽命名为“法律英语”,但实际上是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比较法,上完这门课之后,让我对比较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关于生活:

  在荷兰的生活,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初到乍来时,感觉自己像一个文盲来到文化世界。去超市,所有的标签都是荷兰语,买啥都得靠蒙。曾经把红糖买回来,一尝是咸的;把酸奶买回来,发现其实是布丁……然而,慢慢的,犯的错多了,也就摸出门道了。几个月过去,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荷兰文,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庆幸的是,大部分本地人都会英语,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不懂就问”的精神“发扬光大”。

  生活中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旅游。来荷兰交换的一大优点就是,我们可以在申根国家免签旅游。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一个拓宽眼界的好机会。只要心够宽,游遍欧洲已是近在咫尺即可实现的梦想。荷兰境内,有海牙的国际法院,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等;放眼全欧,法国文化深厚的卢浮宫和浪漫多情的塞纳河夜景,德国如入仙境的古堡和黑森林,意大利壮观雄伟的古斗兽场和威尼斯贡多拉上的歌声,爱琴海边的金色阳光和柔软沙滩,这许多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让我们久久品味。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和略微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北京。感谢学院,让我们获得国际交换学习的机会。这是一次学习的经历,更是一段成长的征程。
         李嫱-荷兰伊拉姆斯鹿特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