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律手记”之第八届“理律杯”感言(一)

教练:余峰 07法学院本科生

给大家以及全体队员的话:
三年来,从助手到参赛队员再到今天的教练,理律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赛事,而是一份情感和寄托,不想讲太多,其中的酸甜留给队员们去诉说。我只想写下每个队员的名字:范悦,张枫宜,王春蕾,简志宏,仇晶华,张冠驰,时秒,由思宇,你们让我骄傲,更让我妈信中“北大理律代表队”这几个烫金的大字闪光,无所谓冠军,这几个字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不断努力和付出的目标,它本身已是最高的荣誉。再次谢谢你们每个人的付出。
                                                              余峰
参赛队员:张枫宜 08级元培学院本科生 法学方向
【一事能狂,一世能狂】——理律杯参赛杂感
一、楔子

刚刚从理律的道别晚宴回来。觉得既然答应了大家,就我来把总结先写了吧。虽然还是不太清楚应该用什么样的结构写,到底主题是伤今怀古呢还是各种批判。但时间过得太长,可能感受就不那么深刻了吧。

今晚在紫光吃饭的时候才知道政法得了冠军,另一个政法得了亚军,另另一个政法得了季军;才知道吉林大学的妹子一直很怀念我们;才知道清华大学的法学院院长今天在北大无一人出席颁奖典礼之后说了一句“北大就是这样呢,每年吃了我们的饭就走了”。

二、如此改变——12.2傍晚

想想这几天的事情,仿佛过了几年一样长久。

12月2号晚上6点离开北大去清华东门,一下午都泡在圣摩尔想问题,理逻辑,准备稿子。周三周四所有的课都翘了,到最后匆匆忙忙地过程中我还忘记拿了西装。

本来打算住在紫荆公寓的。但是接待处临时说不让台湾香港的同胞住,说要去办理什么什么证件。大家感叹了一下清华的严格政治氛围后提着拉杆箱背着包从紫荆19号楼往东门走,那段路那个长啊...我胳膊都要断了。期间清华的学生像潮水一样从我们身边骑车走过。寒风瑟瑟地走过六教前面的大上坡,这时候抬头看看已经一点点缀出星光的夜空,以为自己回到高中在和一群同学出去春游。

本来在参加君合杯的时候还在惴惴不安着自己的能力和元培的身份,踏入陈明楼的时候总觉得害怕。看到那些出现在书本上的老师的名字刻在办公室门口的铭牌上的时候还在想自己怎么可能和这样一个伟大的法学院扯上关系,甚至自己能够自称自己是北大法学的学生,甚至能够在202里面堂而皇之的大吃麦当劳当做夜宵,甚至能够和春蕾、志宏哥等等人一起用自己浅薄的法律知识去分析案情、争论解释,甚至能够和0706级的各种师兄师姐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把陈明楼把法学院当成自己的家。

和大家居然能够像几年来的老朋友一样,走在清华的校园里面,嬉笑怒骂,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也是对我来说多么巨大的一种改变。



三、晨光熹微(12.3凌晨-12.3上午)

12月3日晚上,大家出去吃晚饭的时候已经10点多,回来开始紧急准备开庭陈述(北大的同学总是那么淡定么),因为我们申请方临时抽调范悦去补充被申请方的实力~我和09的小弟弟张冠驰搭档,不但要准备陈词,结案,问题,还要磨合两人回答问题的方式。搞得我俩都神经衰弱,完全摸不着北,兼之志宏哥和时秒妹子也在不断帮我们找错。一直到凌晨3点半终于撑不住,去4楼和春蕾一起占了房间睡觉。



(各种各样的资料的一小部分)

春蕾姐的形象在这次模拟法庭的过程中给了我一个巨大的颠覆。以前一直觉得她很女王很御姐,直到那天晚上她不让我关洗手间的灯说害怕,还断断续续地要把北大法学院命名为春蕾法学院,热切地和我说这名字特别像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时候的语气,委实把我给震惊了。原来这是一位多么可爱的萝莉啊。==

第二天7点半就醒了,人在极度紧张的过程中就是这样吧。没有红牛没有咖啡。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足够再次焕发青春和活力,天色阴阴的有点黑,但是熹微的晨光透出来,从酒店副楼出来,呼吸间的白弥漫进了清晨淡薄的雾气中,一瞬间让人忘记自己身在何方。春蕾起不来,我自己跑到楼下的125,把时秒妹子喊醒,麻烦她去复印资料。等冠驰弟弟下来继续准备问题。说到124/125两个房间。其实很吉利,预示着我们能够打到125的决赛,大家一开始都这么说。

走的时候回头再看看铭牌,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热切血脉喷张的感觉。

在吃早餐的时候余锋师兄提到把所有的所有的案情都忘了,记住自己的底线就可以上场了。还搞笑地加了一句“我昨晚梦到张枫宜了——大清早她还在死命追着我提问”大家瞬间被冻住了。

作为第一次上场的队员,担心给09的冠驰弟造成很大的压力,我一直表现的很高兴很搞笑。拿对面两位队员打趣。在明理楼四楼的大会议室比赛,慢教室的黑色桌椅,我换上了别人的高跟鞋,把卡片和北大的纸摊在桌上,长吁一口气,告诉自己对方很弱,不用担心。虽然最终事实证明她们是不弱的苏大==



(小卡片)

站起来念稿子,恰到好处的萌女评委,真诚地看着长得特别像“潇剑哥”的刘继峰老师,委屈得看着最高法院的法官,一切似乎都在步入正轨,对方两位女生,一位反应很快,但是不够深刻。一位说话谨慎,但是不够有攻击性。仗着自己反应快不断回答,冠驰在旁边淡定地说“我懂了,仲裁员您的意思是。。。”最后,明显仲裁员看我们的眼色满是温柔和爱护==而打完之后立刻听到余锋师兄说,很好,很不错。自己也很自信的换了衣服,觉得肯定不会输。作为公关部长去搭讪,知道居然是苏大的!小时候在苏州住过的经历正好用来谈天说地,更别说我姐姐和一群高中同学都在苏大上本科上法学。想到他们能回江苏逍遥快活就一阵阵的嫉妒!!!

中午换了衣服去吃饭,去的太晚了没领到饭,自己买了个牛肉汉堡。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又巧合的决策,因为那天中午吃了清华的饭的同学无一例外晚上拉肚子了==

四、譬如朝露(12.3下午-12.4凌晨)

下午是春蕾和范悦上场。作为被申请方打吉林大学的申请方。两位吉林大学的美眉画了浓妆,且把稿子完完全全背了下来。要说敬佩的话,的确是第一轮的两个大学更让我们敬佩,无论是苏大的严谨态度还是吉大的充足准备。特别是其中一位姐姐娓娓道来的气质令人无法不听无法不被吸引。这些人以后应该都会成为很强大的律师吧。

看到一半睡着了,太累了。

醒来时比赛快要结束了。似乎大家都很轻松。结束后又一次被委派去搭讪——得知是吉林大学的,得知我们的书状写得很差,一看就是北大的。因为只有我们看甘培忠老师的《公司法》...认识了两位可爱善良的妹子,打完比赛一直悲伤地呢喃着——我们要被老师骂了,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和苏大的合影留念)

晚上去了小月月的巴贝拉吃饭。和男生各种抢饭抢菜!还好吃饱了~余锋师兄请我喝可乐,还和冠驰弟WS一笑,谈论男生不能喝可乐的缘由。sigh~果然师兄再牛,也是会不正经的。

去明理楼一楼报告厅听结果。果不其然,我们出线了。抽到八进四打被申请方,我和冠驰长出了一口气,申请方很多逻辑理不清楚,我俩都绝望着呢。29个队一下子跑了21个,只剩下8个,不知道现场是悲凉还是喜悦。在人人上认识的上海交大的张弛哥也走了,本来还答应要带他游北大呢。

我们一堆人喝着奶茶兴致盎然的回到旅馆,却不知道正要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春蕾从抽签室回来,拿给我们对手的书状——中国政法大学。把福元市电力公司直接称为供电局,从来没见过的诡异思路。还一堆堆国际国内法律。大家沉默地看着书状,125的气氛压抑了起来。

为了不扰乱我和冠驰作为申请方的思路。被申请方转移去了124,我们继续准备,但是时秒妹子和志宏哥也被抽调过去帮忙。124的气氛也很沉闷。但是不失希望,我俩改着稿子,一边期盼明天继续抽到被申请方,一边觉得我们打申请方也完全没有问题。

一群自视甚高的孩子,知道自己对案子理解的够透彻,知道自己有诚实信用原则。知道自己有公平原则。知道自己在理,知道自己有证据,知道自己能随机应变。知道自己是谦卑而又骄傲的北大人。

于是就知道我们一定能赢,一定能赢!



五、度日如年(12.4清晨-12.4下午)



(一部分资料)

终于能够睡个好觉了,从12月4日3点睡到12月4日8点。整整睡了5个小时,而且没有惊醒,多久以来没有过的好觉。把新的稿子改出来了,申请方的逻辑理出来了。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我拿着早餐券去吃自助餐的时候遇到冠驰弟弟和思宇妹子,一起吃了一堆酒糟毛豆。走在路上的时候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问冠驰敢不敢打下一场,冠驰弟弟依然呆呆地但是很坚定的说,行。

到明理楼的时候才听说范悦病的不轻,什么东西也不能吃,即使我带了治疗腹泻的药物也不行;才听说余峰师兄昨晚崩溃了,因为听说政法的人打电话给评委,各种潜规则,甚至说出了“上天眷顾我们,我们能进四强然后被淘汰;上天不眷顾我们,我们八强立刻就被淘汰";听说春蕾昨晚6点睡,8点起床。只睡了2个小时。去到楼上看到评委名单时查了一下。

一位是北大的博士毕业,在国务院某部做副司长,一位是北大硕士毕业,在某杂志做编辑,一位是贸仲的正牌工作人员。除了慨叹一下北大法学人的遍布世界各地外,就开始惴惴不安地等待比赛开始。

整场比赛没有很大的倾向性,很有观赏性,特别是夸奖政法的同学一句,完全把法庭变成了辩论场,融入的非常好,那位男生唾沫横飞地对着我们这边的两位女生大谈某某公式——恕我们孤陋寡闻,没听过。我非常同情范悦,本来就肠胃不好,还一直往后缩着躲口水,眼看着就要吐出来了。

比完的时候有点担心。毕竟我们没有对方那么凶。但是还是坦然的把北大的纸放在桌上。出去等成绩。



知道被淘汰的消息时我和冠驰弟弟在改陈词,准备下一场无论如何要替下来累得不行快要晕倒的春蕾和范悦。志宏哥和坨君在刷校内。觉得无所事事。

然后就是面面相觑,没有办法相信这样的结果。一直走啊走,走到清华科技园,走到苏轼酒楼的时候依然没有回过神来。大家吃着川菜谈笑风生,不知道为什么,悲伤寂寞什么的,一直没有体会出来。从五道口一路走回了北大。提着大包小包,余峰师兄和我们猜首都猜国家。大家越谈越开心。

我一直捏着自己的陈词,觉得很快就会有电话过来,觉得很快就需要上场了。但是直到暮色西沉、一天像一年一般一秒一秒地过去。我也没有接到电话。

看到博雅塔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暗黑的天际被丛生的乌云填满,风刮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凝滞,博雅塔站在灯火辉煌的大楼后面默默屹立,我们在成府路的马路对面遥望理教和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北京大学东门的地铁站标牌在旁边闪烁发光。

无数的人潮从我们身边走过,一如我们来时。

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只能在心中默默说着,一遍又一遍重复着。

我们回来了。

北大。



对不起,

但是真的,真的好想念你。



六、一事能狂,一世能狂(写在之后)

这篇日志从12月4日下午开了头,写了改改了写,已经持续了两天了。依然觉得迷茫,觉得不知道如何下笔。甚至依然觉得比赛尚未结束,口袋里面的理律杯结束晚宴的券也显得不真实。

一切都已经过去。

我在周日下午睡了5个小时后起床,整理书包,洗衣服。两天多没在寝室就堆积了那么多东西。晚上换衬衫、领带去清华吃饭。

微笑着给苏大的人敬酒,说再见,说很想念沧浪亭。寒假一定要回去。

微笑着和吉大的人合影,说再见,说很喜欢她们,有机会一定要再见。

微笑着和人大、武大等等很多大学喝酒、聊天。



只是自私了一次。让春蕾一个人去给政法敬酒。自己在埋头吃东西。



总有一天该懂吧,不只是我们,不只是模拟法庭,不只是北大能够告诉的。学到的不只是知识、不只是思考。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缠绕在心头,诉说着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的法律人。



给我们的未来罩上灰色的阴影和清晰的希望。



明天还有挑战杯,还有各种各样的期末考试和论文。各种各样的课业和工作。

但是看在眼里,似乎都不再一样。

也许十年之后,我们都将走上不同的岗位,走着不同的道路。

也许回首这次的两天时光,两个月时光。只能叹息一句:尘满面鬓如霜。

也许还能在想到一些细节的时候泪流满面。

轻轻地谈论着当年。







煮酒买花事尽

少年摘得花戴



一事能狂

一世能狂

 

我爱你们。



参赛队员: 范悦 08级元培学院本科生法学方向

  理律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场比赛,她更像是一次充满新奇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学着去进行紧密的团队合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尝试着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到个案的解决中。比赛的准备虽然很辛苦,但是可以和可爱的队友一起思考钻研,还有师兄师姐的热情帮助,过程总是很开心、很有集体归属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模辩,我们不断的陷入困境,但又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刻闪现奇异的思维火花,那种柳暗花明的快乐给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经历两天紧张的比赛,带着一身疲惫从清华回来。路上,远远看到博雅塔的塔尖时,所有的输赢、悲喜统统抛在脑后,心里只剩下一句话:亲爱的北大,我们回来了,真的真的好想你。也许这才是理律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她让我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的多远,而在于总有个地方等着你回来。


参赛队员: 由思宇 09级法学院本科生

在理律队收获最多的可能并不是这两个月对着一个案子有了多深的了解,也不是学到了什么法律知识(反正或早或晚都是要学的= =),两个月熬下来收获最大的方面大概是认识了一群一起熬出头的朋友们,认识了一群大牛师兄师姐。跟坨君熬夜熬了一个多礼拜(坨君我酱油打得有点狠…表示对不起你啊=A=),觉得比之前一年在辩论队的接触都多。不得不说余峰师兄在整个过程中的付出特别让人感动,大概他熬夜的时间比我都多吧:P。启明哥虽然只来了一次,但是那次模拟之后大家真的有一种终于理出头绪来的感觉。不得不感慨这就是大牛啊。

参赛队员: 张冠驰 09级法学院本科生

9月,拿到厚厚的赛题时,可能会迷茫;看到满满的赛程时,也许会紧张。
10月,面对缓慢的进度无可奈何,面对纷繁的问题萌生退意。
11月,终于明白无路可退,唯有担当且前行。未名湖畔、遥远的陈明楼里,一次次熬夜讨论书状、进行模辩。夜阑人静时从楼里走出,抬头仰望,那是北京深秋寒冷的星空。
12月,终于站在了赛场上,尽情地挥洒几个月来的努力与思考,争取每一场的胜利。然后无论成败,在赛后都平静与对方握手,自豪地告诉他们:“我来自北京大学。”
如今,我正坐在二教天台的阳光下看书。岁月安稳,阳光静好。原来,这就是我的、我们的,也是理律队一代代继承的简单而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