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法学院学生骨干赴湖南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响应党中央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创意实践活动”的号召,“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感悟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奉献社会,提高学生骨干思想政治水平,培养领袖意识。7月11日-16日,法学院学生骨干一行11人赴湖南省展开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湖南省博物馆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首先前往湖南省博物馆,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明清馆藏绘画商代青铜器、考古十大发现等展馆,领略祖国文明的神奇与瑰丽,也感受到了湖南浓厚的历史气息,“屈贾之乡”,秉承先贤遗辉,我们从未止步。
     参观法院
  7月12日,实践团一行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参观,并到全国优秀法院——长沙市雨花区法院旁听了民庭案件的庭审,和当庭法官进行了简短高效的交流。实践团的团员架构组成多样,跨度从本科一年级到博士生,多数团员还没有从事法律事务的相关经验。旁听民庭案件使团员们很好的将法律事务与自己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这些司法操作实际场景的真实再现也给团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相信会促使团员们在今后的法学学习中更加深入法学精髓,并注重司法条例的实务操作。
     吴奇修市长
  7月13日,实践团一行来到了湘潭,此行对于团员们来说,是和湘潭市吴奇修市长进行简短的座谈,更是和他们的大师兄交流和分享感想的贴心的恳谈会。
  作为北大首位大学生“村官”的吴奇修学长,曾担任湖南省涟源市偏僻闭塞的南部山区石门村党支部书记7年,率领全村农民经过努力,将全市有名的特困村、失控村建设成为全省闻名的首富村、文明村,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团员们对于吴市长当年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下基层,多次到贫困山区扶贫的经历都很好奇。吴市长听后,爽朗的笑了起来,他坦言,农村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是,深入和扎根农村,真正将所学所感应用到农村的基层建设,感受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也告诉师弟师妹们,其实人生的选择少点功利,多点信仰和理想,会支撑走的更好更远。吴市长也回忆了当年初如农村的所经所历,他告诉同学们,要放下架子,放下大学生的优越感,深入到农民当中,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用他们的角度思考和看问题,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他启发实践团的团员们,做工作要既善于从大处着眼,又擅长从小处着手;既勇于创新,又稳打稳扎。
  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承担者,吴奇修学长能够放弃优越物质条件,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更是给团员们带来了启示。成大业者,必有大志。端正人生理想和人生定位,始终致力于国家发展,将所学应用于祖国建设,更是青年法律人的应有之义。
      三一重工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了湖南著名民营企业三一集团参观考察,与三一集团副总裁、党委书记何真临先生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就我国民营企业法律保障问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并参观考察了三一先进的ECC企业控制中心。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使民营企业、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经济现象的背后,其本质就是对于原有的法律制度的突破,摧毁了旧的桎梏。由此可见,法律保障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关于产权的法律问题直接牵涉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势必需要更加合理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此次深入民营企业走访调研,直接增进了实践团成员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了解认知,有利于在当下和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考察和解决民营企业的法律保障问题,推动中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湖南师大交流
  次日,实践团一行来到湖南师范大学,与该校师生进行了深入友好地交流。双方就暑期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骨干培养模式进行了热烈地探讨。通过与这两所高校的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两地学生的认识,有利于增进北大学生与湖南学生的友谊,更有利于实践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橘子洲头、岳麓书院、韶山毛泽东故居等,并向毛主席像敬献了花圈。通过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激发北大法律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北大法律人誓做民族栋梁的精神,为祖国实现现代化添砖加瓦。
  在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实践团一行在湖南团省委会议室,与团省委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汇报总结此次实践成果,并对湖南省青年维权等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实践活动是法学院学生骨干培养的重点项目之一,活动通过社会观察、实地走访、多媒体记录等方式,使学生骨干们切身体会了湖南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的巨大变迁与发展,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认识,增加了对经济领域法律实务的认知水平,加深了北大法律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时代先锋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法学院“追求大气”育人目标的积极体现。

    橘子洲头